查看原文
其他

反思 | 以极致的专业坚守,不辜负这位医生活过的世界

梁嘉琳 健康智荟
2024-11-0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北京时间2020年2月6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更新新媒体:“我们深切哀悼已故的……医生。我们需要庆幸他曾经做的事情。”一直到2月7日凌晨2点58分,武汉市中心医院表示:“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齐刷刷地在朋友圈为一名医生举行“国葬”,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第一次为去世的医生致哀。

 

传媒的、法律的、文学的、美术的……对这位医生逝去的纪念与阐发,如同疫情防控胶着期的绝望和愤怒的情绪,潮流滚滚,汹涌而来。人们寄希望于把这位医生塑造成一位英雄人物,在万马齐喑之际力挽狂澜,并将在云销雨霁之后被塑造成一座高耸的纪念碑。

 

通宵难眠,闭目冥想,直到我们压抑自己内心的情绪,不得不承认:期待救世英雄,是等不来的。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人们把武汉防疫寄托于钟南山院士,甚至连他的团队发布一款新疗法都被过度解读。这个夜晚,我们又把希望的稻草拴在了疫情预警“吹哨人”身上。

 

这未必是这位医生的所愿。在人生中95%的时间,他只是一个学医的85后“男网友”。翻看他的微博:值夜班喜欢吃鸡蛋灌饼,一口下去感觉“多巴胺在分泌”;下班时也假装“小资”,去星巴克喝杯咖啡,去巴厘岛当个游客;为偶像明星打call(加油),也给爱情片评分打过五星……他的去世之所以让我们痛彻心扉,是因为他没有伟岸的形象,没有神圣的光辉,没有激越的言辞。他是和我们每一个人极其相像的普通人。甚至,如果没有这次疫情,他还会继续普普通通下去。

 

他不同于常人的,只有在人生中恰恰好的关键时刻,看清了真相,说出了真话。他只是一个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选择做了一件对的事的普通人。彼时彼地,他大概没想过要力挽狂澜、扬名立万。《执业医师法》白纸黑字写着:“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实报告并公布病情,本就是像他这样的中国医者,秉持专业立场的分内事而已。

 

事情,本来可以不走到这一步的。如果他吹响“哨音”之后,有关方面能够秉持专业立场,及时启动一级响应,而没有任何公文要求公立医院“未经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救治信息”;当接到上级命令后,武汉市某派出所里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同样秉持专业立场,告诉所领导,对他的所谓“训诫”根本无法可依;如果他被违规“训诫”之后,医界可以发起社团声援,传媒可以发出健康预警,医生、患者、密切接触者可以及时提升防护等级……

 

如果每一道专业把关都做到位,这位医生就不会走到生命的尽头。同样的,湖北和武汉也许就无须封城、封路甚至封村,全国31省级行政区就不会病毒蔓延。今天,有人可能庆幸中国在和平年代有了一次战时演练的宝贵时机,有人可能感恩于一线昼夜奋战的医务人员、公职人员、社会志愿者。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如果每一道专业把关都做到位,这些城市本可以不被折腾,这些人们本可以不消耗生命。

 

2月6日,孙春兰副总理出席武汉肺炎疫情全面排查动员会时意味深长地指出,大家要心无旁骛、争分夺秒,全力以赴解决措施不精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细细琢磨,针针见血。每到要做决策、做执行、做监督的时候,是担心湖北省两会期间不能开启疫情防控双线作战?是担心年复一年安定祥和的春节打破惯例引发民众恐慌?是猜测哪一个官员事后将被问责而琢磨站队结果干起活来惟上是从、谨小慎微?究其根源,正是有一股力量,凌驾于专业之上,荒疏专业、无视专业甚至刻意打压专业,最终酿成了制度性困境。

 

都2020年了,距离“五四运动”把民主与科学带进中国,已经101年了!时至今日,我们非要等着一个英雄,以名节相保、以性命相搏,才能让一艘高速撞向冰山的巨轮猛然转舵吗?如果每一个人,都坚守他在专业领域的“关键一寸”,有的人夜观星图,有的人窥探海况,有的人开动雷达,有的人塔顶瞭望,巨轮根本就不可能往冰山开去。人们可以享受冬日温暖的阳光,乘着巨轮航向“全面小康”的彼岸。

 

今天,我们纪念这位医生,就要重新恢复专业主义的声誉。这位医生,以及另外7位遭受不公“训诫”的医生,需要得到行政过错方及其负责人的公开道歉,不仅如此,官民各方还要对他们秉持专业立场预警疫情的言行予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嘉奖。决不能让至今仍在坚守专业岗位的平民英雄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心寒,决不能让普通民众心中对专业的信仰火种熄灭。

 

今天,我们纪念这位医生,就要勇于对抗不专业的力量。没有外力可以向医生挥舞ICU急救的指挥棒,没有社团可以随意支配捐赠人的物资,没有专家可以妄断病毒传染性的结论,没有官员可以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任何继续荒疏专业、无视专业甚至刻意打压专业的力量,在当下团结的中国人民面前,都是纸老虎而已。

 

今天,我们纪念这位医生,就要以专业坚守迎战顽固病毒。当病毒从唾液传播延伸到粪口传播、可能的母婴传播,专业的健康教育与院感院控能不能阻断传染路径?当病毒的潜伏期长达大约14天,专业的社会治理与应急处置能不能“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当病毒至今仍无药可治,专业的疫苗与特效药研发与审慎科普能否不误导、不耽误公众?当病毒仍带来诸多未知的恐惧,一个个专业的公民、一家家专业的企业、一整个专业的执政团队,能否带给我们多那么一丝丝的小确幸?

 

12月12日,这位医生曾经发过一条微博:朋友们,从今天起你们也许就联系不到我了,因为我要去拯救地球了。现在,当他慢慢地飞离我们,留在原地的我们,只有带着他那种对专业的极致坚守,像他一样,看清真相、说出真话,并且在遭受波折时,依旧热爱事业、热爱生活,我们才能不辜负他生活过的这个世界。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与“健康智荟”编辑部立场无关。)





作者|梁嘉琳

责任编辑|汪言安







学术交流 

梁老师 23317472(微信号)

授权转载

龚同学 Aimhunter(微信号)




  联系研究成果团队

      本文作者团队

      加入读者社群

请长按扫码


点亮“在看”,与更多人分享你的看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健康智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